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召开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暨医工合作研讨会

发布者:赵葳发布时间:2024-07-02浏览次数:15

2024年6月26日下午,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吴飞教授率融合计算与位置服务研究团队于同济医院同康13西示教室举办了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开放课题“骨科穿刺手术中人工智能辅助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研讨会。会议由吴飞教授主持,旨在探讨和推进人工智能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促进医学与工程学的深度融合。会议邀请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学部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主任及骨科脊柱外科主任、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程黎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系付宇卓教授、和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何良华教授出席。专家们的发言和讨论为项目的开题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会前,程黎明主任介绍了同济医院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领域的重要科研平台。德国医生、教育家埃里希·宝隆1900年在公共租界张家浜白克路(现上海凤阳路),创办了同济医院并出任院长。宝隆先生的博士论文即关注脊柱脊髓的研究,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继承宝隆先生的研究思想,依托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同济医院骨科建设,于202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团队汇聚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的研究队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脊髓损伤修复理论的创新、技术体系的构建以及临床转化,已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突破。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不仅在《Nature》、《Nature Medicine》、《Cell》、《PNAS》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还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三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军队临床医疗成果奖等10余项省部级奖励。



会议伊始,吴飞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对与会的专家、学者和同学们表示了诚挚的感谢。他特别感谢了程黎明主任对团队的支持与信任,强调了“医工合作”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自己在医工合作领域的三次重要经历。在欢迎词中,吴飞教授还介绍了bat365在线平台“融合单位与位置服务”团队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包括在分布计算、多机协同、多源融合与空地景象匹配等领域的突破,以及在核心算法、测试规范、开源数据集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特别提到了SUES-200开源数据集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已在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并获得了“2023年度大学生挑战杯”全国一等奖的荣誉。

在开题报告及研讨环节,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项目的研究内容、目标和预期成果,随后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咨询和交流讨论,提出了宝贵意见,对项目进行了评价,并形成了项目开题评价书。


茶歇之后,程黎明主任、傅宇卓教授、何良华教授以及团队研究生吕鸿翔分别发表了演讲,分享了他们在医工合作领域的见解和经验。自由讨论环节中,与会者积极互动,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会议议程完成,吴飞教授在结束语中再次对所有参与者表示感谢,并预祝项目取得成功,同时祝愿各位专家的事业和生活更上一层楼。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骨科穿刺手术中人工智能辅助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预示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